新闻动态分类:
全部
  • 12-04
    2017

    EDI CON CHINA上秀实力,NI平台化解决方案重新定义射频和微波测试

    EDI CON CHINA 2017日前圆满落幕,以软件为中心的平台化战略为核心,灵活延展至当前*热门的5G、802.11ax、车载雷达等射频微波领域,NI(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I)花样秀实力,展示了从硬件原型到*终产线测试的灵活解决方案:从实时分析带宽高达2GHz的毫米波系统原型设计平台,到**LabVIEW Communication 2.0搭载LTE应用框架的原型化验证系统LTE USRP-RIO;从收发一体,实时带宽高达1GHz的NI第二代矢量信号收发仪(VST 2.0),到面向下一代WLAN测试协议802.11ax,仪器仪表级别的平台化WLAN 802.11ax测试方案以及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的有关NB-IoT、汽车雷达的灵活测试方案等。图1. EDI CON CHINA 2017上NI全方位展示重新定义射频和微波测试的实力在展会同期NI召开WLAN测量套件发布会,宣布推出可支持 IEEE 802.11ax标准草案1.1版本的WLAN测试工具包17.0,结合NI第二代矢量信号收发仪,用于对部署802.11ax标准1.1草案的RF前端组件、无线模块和用户设备等产品进行特性分析、验证和生产测试。NI产品市场总监Jason White及聚焦射频无线业务领域的多位NI业务、市场经理在会上共同畅谈了NI在802.11ax及5G的**进展,及NI如何以灵活的平台化战略应对未来万变的需求,帮助产业链上下游打通从硬件原型到*终产线测试的通路。图2. NI **WLAN测试工具包17.0发布会受访嘉宾上图左二为NI产品市场总监Jason White,右二为NI资深射频市场经理Alejandro Buritica ,右一为NI资深技术市场经理潘建安 ,左一为NI射频及无线产品业务拓展经理马国华,下图左一为NI技术市场工程师,射频与无线业务屠方泽 解决无线网络拥堵,“两手都要硬”的802.11ax带来测试新挑战据NI产品市场总监Jason White介绍,作为新一代802.11标准,802.11ax强调**率,特别是针对无线网路拥堵的情况:不仅将用户端的无线网络速度提升4倍达到10.53Gbps,而且使用更高阶调频技术1024QAM,上下行链路同时采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技术,支持8×8 MU-MIMO(多用户多重输入多重输出)技术来提升数据吞吐量,从而允许更多用户快速存取数据。据ABI Research预测,2016-2021年期间WiFi芯片组销量将超过200亿块,而截止2021年,802.11ax将占到WiFi芯片组销量的57%,802.11ax将成为WiFi芯片的“新标准”。图3. 802.11ax带来新的测试挑战前景虽好, 802.11ax带来的测试挑战却不容小觑,首先,采用更高阶的1024QAM调频技术后,使得子载波之间的间隔更小,需要测量更低的EVM,也进一步提高测试要求;其次,基于 8×8 MU-MIMO和OFDMA,需要使得不同通道之间更好同步,这也反推测试仪器同样需要在多通道之间建立更好的同步机制;此外,由于802.11ax具有更复杂的协议,这也促使新测试项目的导入,以测试更多复杂细项,例如Unused Tones Error。应景发布WLAN测试工具包17.0,NI“向前一步”直面挑战NI**发布的WLAN测试工具包17.0结合其第二代矢量信号收发仪可有效解决上述测试新挑战。NI资深技术市场经理潘建安讲解道:“WLAN测试工具包17.0使设计人员和工程师能够生成和分析各种符合802.11ax标准的波形,包括扩展的单用户、多用户OFDMA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每个用户可单独配置并提供每个用户测量结果。”图4. 基于平台化的NI战略同样延伸至WLAN测试领域“WLAN测试工具包17.0不仅支持802.11ax,它同样前向兼容802.11a/b/g/j/n/p/ac,这也进一步壮大了NI测试无线标准的产品系列,同时NI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包覆盖蓝牙、2G、3G、4G、FM/RDS、GNSS和低功耗物联网(IoT)等测试协议.”潘建安补充道,“NI平台化的WLAN测试解决方案使得其能够贯通上游研发测试和下游的量产测试,同时减少由于在不同测试阶段使用不同测试仪器造成的测量误差及数据比对时间,加速产品上市时间。”“高通通过使用NI的矢量信号收发仪,搭配NI的WLAN测试套件,将WIFI芯片测试速度成功提升了200倍,” Jason White用国际大厂的真实案例很好阐述了NI如何帮助客户变身“更**”,“同时,由于NI平台的弹性灵活,可对其WIFI芯片进行更加细化的测试,极大缩减其整体设计和除错的时间,进一步加速了高通WIFI芯片的上市时间。”紧密结合5G预研“前线”,NI主打灵活的SDR平台应景802.11ax测试新挑战发布WLAN测试套件17.0只是NI在射频领域布局的一个细节体现, NI这次还全方位展示了自己在5G、汽车雷达等领域的前沿解决方案。“将18%的销售额投入研发,推动研发更好的产品服务市场,这是NI始终占据科技前沿,多次**行业进程的原因,从1986年发布LabVIEW软件到2014年**5G系统的原型验证,始终如一。”NI技术市场工程师屠方泽分享道。据Jason White介绍:“目前5G的研发仍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低于6GHz的带宽,二是在毫米波部分,即大于6GHz的带宽。在低于6GHz带宽上,NI致力于帮助客户通过Massive MIMO等技术更好同步多通道,持续优化从而**使用6GHz以下频谱;在毫米波波段,NI已在展会同期展示了实时带宽高达2GHz的毫米波系统原型设计平台,不仅提高了传输速率,更从硬件角度一次满足3GPP在第二阶段2GHz的带宽需求,而这只是其中之一。”据悉,NI之前就已推出针对28GHz的毫米波原型设计平台,并联手AT&T进行了信道测量(Channel Sounding)。然而NI对5G的“耕耘”绝不仅限于此,NI已与NOKIA、NTT DOCOMO、SK集团、University of Bristol等横跨全球的产学研众多前沿机构、公司展开紧密的“并联”合作,深入5G原型验证的“前线”,以NI平台的兼容扩展性,满足未来各类的测试需求。NI SDR平台“3步走”战略加速中国5G进程而倡导将全球的5G研发经验“中国化”则体现出NI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据NI射频及无线产品业务拓展经理马国华介绍,源于5G前期标准制定和后期现场测试的两大驱动,NI目前已和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展开合作。首先,在前期标准制定的过程中,NI为客户提供基于SDR的平台,帮助客户尽快实现传统测试测量仪器无法解决的,例如256×256的Massive MIMO架构,收集更多数据,不断演化推进,加速标准落地;其次,当标准制定走向产品化,例如第一代的RF IC,甚至后期的大规模量产,NI基于平台化的战略又会为客户提供从实验室到量产测试的全套解决方案,有效缩减数据关联,实现**度测试兼具**率。因此,“从前期预研,到标准明晰后的第一代5G射频硬件的落地,再到2020年5G商用后的大规模量产,NI基于SDR的平台都可以提供覆盖原型验证到量产测试的兼具高性价比和灵活性的解决方案,” NI射频及无线产品业务拓展经理马国华强调道,“NI很坚定地走基于SDR平台这条路,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给市场和客户带来实际的好处,那就是上市时间的缩减。”正如NI资深射频市场经理Alejandro Buritica总结的:“NI无法预测未来,我们只能通过更紧密地跟5G生态圈里的公司合作,第一手知道他们对未来的需求,从而不断去满足。”
  • 11-27
    2017

    工业大数据实时采集、存储及机器学习技术飞速发展,NI成重要推手

    “根据IDC此前的EMC数字宇宙研究显示,平均仅5%的大数据得到分析。” NI(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I”)工业物联网行业市场经理崔鹏在前不久举行的2017 NI工业物联网高峰论坛上谈到相较于 22 ×2 60 字节的大数据总量,5%无异于冰山一角。而作为一种新的资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工业大数据是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资源。智能测量+管理,平台化方案方可透视不可见数据的价值要解决大模拟数据挑战,NI认为第一步便是更智能的测量。作为此次NI工业物联网高峰论坛的特邀嘉宾,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美国智能维护系统中心主任李杰教授认为,未来数据收集的趋势将集中在三个方面:1.从可见世界到不可见世界的扩展,未来,数据收集将更多源于不可见世界;2.从固定式到无线移动式的扩展,以无线传感器为例的自主式将成为未来数据收集的主流;3.从物理特性到信息特性的扩展,不局限于当前的测量功能,未来的数据收集更将具备辨识功能。图1. 李杰教授现场剖析工业大数据采集的未来趋势进一步挖掘工业大数据背后的价值,除了测量分析数据的过程必须“智能化”,NI认为还需要更智能的数据管理。因此,NI由点及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携一众新品:LabVIEW NXG、强调远程数据管理的分布式系统管理软件SystemLink、监测资产健康状况以便制定运营和维护计划的企业级分布式在线监测软件NI InsightCM™,以及支持TSN功能的**CompactDAQ以太网机箱亮相论坛。以快速测量、即时洞察、可选编程为特色的LabVIEW NXG通过引入重新设计的编辑器,不仅实现了测量自动化的创新,在基于配置的软件和自定义编程语言之间建立了桥梁;还进一步拓展了LabVIEW的开放性,将更多的语言集结合进来,极大提高了编程生产力,意欲掀起台式测量革命。同时,伴随时间敏感网络(TSN)标准的制定将加速工业物联网平台的构建成为业界共识,NI积极帮助定义TSN,并将TSN集成至CompactDAQ平台——推出cDAQ-9185和cDAQ-9189,从而实现了长距离精确同步,并大幅简化高通道数分布式系统的客户安装和系统管理。图2. NI以软件定义为中心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化解决方案这一系列新推出的重磅新品,仅是NI对应工业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领域推出的“点状”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由点及面的贯通正是NI以软件定义为中心的平台设计方法,崔鹏展开介绍道:“NI希望基于LabVIEW平台,通过台式便携测量设备、CompactDAQ、PXI模块化仪器、CompactRIO等设备及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围绕工业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展开的细分应用,例如工业测量、在线状态监测、智能测试等。而软硬件平台的一脉相承和灵活兼容更能够帮助客户加速开发流程,减少上市时间。”知识的智能化革命离不开基于平台化方案的生态系统构建论坛现场,崔鹏还援引了一组数据:据Hydrocarbon Publishing Company统计,全球制造工业设备非预期停机和维护不善的耗费大约占整个行业年产值的5%,这相当于每年200亿美元。因此,当前对于工业大数据的深入分析以及工业物联网的不断推进,实质上都是为了两大目的:1.数据流动:通过智能化解决数据“自动流动”的问题,即能够把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2.资源优化:继海量的工业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科学决策后,资源优化就需应对和解决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制造资源的配置效率。正如李教授所讲:“下一代工业4.0的革命实际上是知识的智能化革命。”他认为工业4.0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于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第二个阶段则是如何让人机结合产生价值增值;第三个阶段*为重要,即利用自身知识化社会的经验帮助别的社会做平衡发展。”落地工业4.0革命的三大阶段,NI无法靠一己之力全覆盖。因此,基于NI平台化的解决方案,NI同样注重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构建自身的生态系统,此次受邀演讲的PTC就是NI的生态合作伙伴之一。据崔鹏介绍:“NI联合PTC和Hewlett Packard,为Flowserve的客户提供了*佳的设备资产管理及实时状态监控方案。”作为众所周知的制造业***,Flowserve为业界一些**进的重型设备提供端到端的支持。因此,Flowserve一直希望利用**的在线监测技术,通过预测性维护来帮助客户减少停机时间。图3. 基于平台打造生态系统,NI携手合作伙伴推动工业物联网发展“基于LabVIEW和CompactRIO来采集温度、压力、流速、振动和功率等传感数据,Flowserve泵的原始数据速率可以达到每秒2.5MB,同时系统将这些数据发送到PTC的ThingWorx分析引擎,从而在仪表板上可以看到所有需要监测的能耗指标以及故障预警提示,这对需要维护成百上千个设备的专家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崔鹏补充道。无独有偶,NI早前就已和IBM展开合作,基于LabVIEW共同开发基于云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及状态监控与预测性维护测试平台,帮助企业寻求更好的方法管理重型机械、发电、加工制造与其他多个产业部门的旧有资产,延长相应设备的使用寿命。NI以软件为中心的开放式平台为状态监控与预测性维护测试平台提供机器学习的可能性,而与IBM的深入合作,不仅在于为操作技术(OT)与资讯技术(IT)提供**的互通性,更希望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与工业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工业数据分析与价值挖掘。此外,将全球先进制造经验本土化,NI正在**度践行工业4.0革命第三阶段。助力中国制造弯道取直,推进中国制造2025,NI不仅提供了贯穿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及使用生命周期的平台化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更从以下2点着手深入:图4. NI以平台化解决方案为基础,助力中国制造2025一方面,NI加强培养本土合作伙伴,积极构建本土生态圈:例如此次受邀演讲的北京天泽智云就是NI在PHM领域的合作伙伴。基于NI平台化系统设计方案,天泽智云为客户定制化开发面向工业物联网领域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国的工业客户实现工业设备的实时健康管理与预测性维护;另一方面,NI积极将国际先进经验本土化:NI与同济大学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紧密合作,共同建立NI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就是众多案例之一。基于NI在工业物联网中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测等领域的丰富工程经验,双方还将携手建立探索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与中外合作的新模式。
  • 11-20
    2017

    NI宣布其LabVIEW Communications MIMO应用程序框架增加多天线用户设备支持

    NI(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I)  作为致力于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解决方案来帮助他们应对全球*严峻工程挑战的供应商,宣布其LabVIEW Communications MIMO应用程序框架增加了多天线用户设备(UE)支持。 这使得MIMO应用框架成为全球**的商用物理层参考设计,为真正的大规模MIMO原型验证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超越了单独上位机处理系统,实现了全面的功能性5G部署。无线研究人员可以将MIMO应用程序框架与NI软件无线电硬件结合使用,对各种MIMO研究课题(包括多用户MIMO、单用户MIMO和大规模MIMO)进行实时无线实验。 这一多FPGA物理层参考设计提供了详细完整的LabVIEW Communications源代码文档,可完全重新编写或修改,**程度降低您在系统集成或系统设计的工作,并创建完整的多天线设备网络。研究人员现在不仅可以探索基站端的波束成形技术,而且也可以探索UE端的波束形成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网络吞吐量,扩展小区覆盖范围,减少干扰等。 MIMO应用程序框架支持超过1.5 Gb/s的**网络吞吐量、灵活且可重新配置的基于时分双工的帧结构以及全双向通信链路,随时可用于进行大规模MIMO实验并无缝集成自定义信号处理算法,而且时间相比其他方法要快得多。作为NI RF/通信**用户计划的成员,瑞典隆德大学的无线研究人员已经使用NI灵活的原型验证平台来进行5G研究,而且*近展示了大规模MIMO在步行和驾车等移动环境中的可行性。“大规模MIMO已经成为**的5G技术之一,有望提供****的高频谱效率,这对于支持未来几年预计大幅增加的无线设备至关重要,”IEEE会士(IEEE Fellow)兼隆德大学无线电系统教授Fredrik Tufvesson表示,      “NI MIMO应用框架提供了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功能,使用户不仅可以探索大型MIMO基站的波束成形技术,而且可以在多天线UE环境中进行探索,以进一步提高5G网络的整体系统性能。
  • 11-13
    2017

    NI 大中华区总经理首谈中国战略布局,半导体测试作为重点之一

    “今年6月,NI将在上海新设一个服务亚太区半导体领域的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COE),旨在更好拓展服务客户,解决他们的痛点。”NI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健忠先生在SEMICON CHINA 2017同期举行的NI媒体见面会上畅谈NI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半导体领域的投入,以点及面折射出NI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往只有北美才有这类组织架构,这也说明NI对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重视,”他补充道。图1:SEMICON CHINA 2017同期NI媒体见面会受访嘉宾合影留念(右一为NI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健忠先生,中间为NI中国半导体业务拓展经理何为女士,左一为NI资深技术市场经理陈宇睿先生)半导体测试领域融合成趋势,NI主打研发验证到量产全套解决方案年初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公布,全球半导体产业在2016年营收高达3389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年营收纪录,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增幅**,以9.2%领跑。此外,加之“十三五规划”指导,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引发两会关注,产业倾斜政策继续出台,新的Startup如雨后春笋,进一步加速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其中,半导体测试作为重要环节,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据拓墣研究所公布数据,近几年全球封测产值均超过500亿美元。此次SEMICON CHINA,NI主推半导体测试明星解决方案STS——“从研发验证到量产,NI为半导体行业提供完整测控解决方案”。图2:拓璞产业研究所公布2012~2016全球封测产值数据不过,半导体生产测试需求日益复杂,随着产品集成度提升,一方面,传统ATE量产测试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借鉴实验室数据才能完成的量产测试,将产线和实验室数据做一致性比对将耗费大量人力、时间。陈健忠指出:“一方面,当前半导体行业发展的主流即高集成度,产品发展强调SoC(System on Chip),高集成度进一步导致测试复杂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实验室测试和量产测试中间的分界愈发模糊,半导体测试领域融合成趋势,推动跨界势在必行。”在与业界标准兼容的大前提下,NI半导体测试解决方案核心不变、软硬结合,专破测试融合痛点。不论是实验室的PXI仪表,还是产线的STS,都是基于硬件的PXI和基于软件的LabVIEW和TestStand,NI实验室和产线半导体测试方案中软硬件的高相似度,使得二者测试结果极易关联。图3. NI在SEMICON CHINA 2017展示的STS半导体产线测试解决方案实验室到产线测试的一脉相承,使得NI为半导体行业提供了从研发验证到量产的完整测控解决方案,将实验室、产线的测试环节无缝串联。正如NI资深技术市场经理陈宇睿先生总结:“简而言之,在实验室,NI能够提供**的实验室自动化;在产线,NI能够提供仪表级别的性能。NI打通测试融合壁垒,不仅有效缩减了数据关联,更是time to market的减少,这才是NI STS这套方案给予客户的核心价值。也正因此,很多客户将NI STS喻为半导体测试界的一股清流。”开放灵活+超越性价比,“普适”STS的春天迅速到来将NI STS推向市场,就免不了和传统ATE测试多重维度的PK。性能首当其冲,NI中国半导体业务拓展经理何为女士介绍:“由于开放架构,易于集成外界先进技术化为己用,因此在射频、模拟方面,NI STS的性能与ATE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在时间就是**的量产测试中,测试效率直接挂钩测试成本,而这也是传统ATE的优势,但NI STS在不断改进集成新技术后,在测试效率上与ATE已是相当或者更有甚者。再者,ATE的充分竞争使得进入壁垒越来越高,ATE推出的测试方案标榜“大而全”。而当前客户的需求是更加紧凑,能够满足他需求的低成本测试仪。NI STS应运而生,如果客户只购买他需要的那部分设备,NI STS高性价比的优势将更加凸显。总之,主打开放而灵活,超越性价比的NI STS在半导体测试市场上颇具“普适性”:首先,例如IoT、射频前端、MEMS Sensor等市场,虽然测试体量大,但产品更新特别快,对应传统ATE测试成本会很高;其次,对应灵活测试需求,例如5G这类非标项目,不同于ATE的固件实现方式,NI STS中的FPGA自定义可以很好支持对于非标产品或多种协议的测试;**,部分中小客户的专用芯片有定制化的测试需求,仅为中小体量,如高性能的纯模拟芯片,传统ATE厂商根本无法兼顾,此时NI STS可谓雪中送炭,是超越性价比的方案。这些都是NI半导体量产测试方案的主要着力点,因而,何为反复强调:“对于半导体测试,NI看到了太多的客户需求,我们是被这些需求推动着有计划地解决客户痛点。”综合测试需求普适性,结合STS无法比拟的灵活性+高性价比优势,据何为分享:“自2014年8月NI正式推出STS,截止当前,NI在全球的装机量超过300台,NI STS在中国是2015年7月份推出的,目前在中国的装机量超过50台,通过逐步打通国内主要的工厂,一部分客户甚至是在短期内就有快速增长的装机量。”鉴于行业应用的谨慎性,一个新的机台能够迅速被市场接受,并大量运用到生产中间,何为认为“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数字”。无线、智能驾驶、工业物联网多点布局,NI积极与中国产学研“合纵连横”“半导体业务是NI的强增长点之一,作为一个平台化公司,NI奉行全行业覆盖,每一个行业的营收都不会超过NI总营收的30%。”陈健忠在采访过程中不断强调,“包括5G、802.11ax、WiGig以及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新兴领域,都被NI视为潜力增长点。”图4. 多领域布局,无线通信、智能汽车等被NI视为潜力增长点灵活的软件结合可实现FPGA自定义的模块化硬件,NI丰富的产品线能帮助这些前沿研究方向加速前期验证和后期测控。多线程并进,NI积极展开与中国产学研的合作。例如,NI与东南大学、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携手推进有关Massive MIMO以及其它毫米波的验证方法。NI已向业界展示多项在华前沿技术合作,包括航空航天、工业物联网领域等,积极看好中国科技市场。例如NI与IBM在工业数据分析、价值挖掘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对标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与工业系统的深度融合;而NI和**企业(HPEnterprise)共同开发经预测试的Big Analog Data™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的预测试软硬件组合来更**地解决工程数据管理问题以及基于传感器数据做出决策,帮助客户大大降低集成风险。新标蕴含超车机会,NI助力中国Startup脱颖而出图5. NI以服务与支持优势助力中国Startup脱颖而出多项合作背后仍是巨大的中国市场。陈健忠总结道:“在很多新标领域,例如WiGig、ADAS,它们的整个标准还在制定中,中国在这些新标领域中反而拥有弯道超车的巨大商机,NI已经在中国扶持几家相关领域的Startup。”助力本土Startup脱颖而出也是NI战略中国化的深层次体现。
  • 11-07
    2017

    环境保护部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情况(2017年11月5日)

    11月5日,28个督查组对照任务清单的469家企业(单位)的526个具体任务点位进行了现场核实,发现其中85家企业(单位)的102个点位存在环境问题。存在问题的点位中,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33个,工业企业未落实无组织整治要求的29个,施工工地扬尘管理的12个,非工业污染问题的10个,未安装治污设施的8个,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4个,涉气“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的2个,城乡散煤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工业企业其他涉大气污染问题、加油站专项整治的各1个。具体情况如下:  一、部分企业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甚至有企业仍在生产。督查组抽查“2+26”城市311个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具体任务点位时发现,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山西西山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长治市南耀集团科保水泥有限公司、山西省晋城市东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未按要求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天津市宁河区宁河镇宝芦线(S205)一个公路施工工地(天津市博通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门口)、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河北诚信九天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省邢台市茂新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屯兰川河道中水输运施工项目、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加油站改造工地、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玛钢厂、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郑州荥泽建材有限公司、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安阳精盾耐材有限公司、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鹤壁地恩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新乡市获成铝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单位)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停产、限产要求,仍在生产(施工)或有明显生产迹象。  二、部分工业企业和施工工地扬尘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防扬尘治理措施不完善,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督查组检查发现,天津市宁河县隆昌异型轧钢厂、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建臣新型建材厂、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兴旺彬烨钙合金工贸有限公司、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河南省宏大化工有限公司、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新乡中益发电有限公司、河南省濮阳市濮阳砼之杰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等29家公司的车间(堆场)未安装除尘设施或防扬尘措施不完善,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  督查组共抽查了15个施工工地,发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西铭路高架桥建设项目、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山西晋城大化肥加油站建设项目等12个施工工地存在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的防扬尘措施不完善或不到位。  三、仍有部分工业企业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或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存在违法排污现象。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邢台泛亚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玻璃熔炉、山西省晋城市东方热电有限公司、山东省滨州市山东派铂家居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河南鑫鑫铸业有限公司电炉熔炼工序、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光明塑业有限公司拉丝喷膜工段、河南省濮阳市正大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破碎工段等8家企业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废气直排。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打渔陈镇顺昌橡胶厂未按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停产,处于生产状态,橡胶破碎制粉工段的收尘器未和除尘设施连接,粉尘无组织排放。
  • 11-01
    2017

    尚毅测控参加NIDays 2017: 展示*新产品 共享技术盛会

    2017年10月26日,2017年度“NI DAYS全球图形化系统盛会”中国站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作为连续18次在中国地区举办的行业技术盛会,本届NIDays以“赋能智造,智领未来”为主题,全面解析下一代LabVIEW的技术创新,通过互动体验让您感受LabVIEW的全新特性。并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及合作伙伴,与您分享在5G、工业物联网、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测试等热门领域的技术革新、生动应用和成功案例。上海尚毅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尚毅测控),作为NI(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多年来的重要合作伙伴,受邀出席了本次盛会。本次会上,尚毅测控结合自身在测试测量领域十几年的总结和经验,为盛会带去了便携式PXI机箱及NI多功能采集卡的AI/AO/DIO全功能隔离解决方案。多年来,尚毅测控一直以坚持成为“值得信赖的测控技术专家”为目标,在产品的精确性、可靠性、灵活性、扩展性、适应性等方面不断追求,逐步形成以模块化、系统化、**化的开发思路,在**程度上满足各行业用户的测试需求。 目前,尚毅测控的产品及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天军工、高校、工业电气化等多种行业。 
网站导航
关于尚毅
尚毅
微信联系尚毅